第五天 2017年9月19日(上)
中蒙邊界位處於戈壁沙漠之間,連綿千里。很多人以為戈壁沙漠是細小沙粒型、寸草不生的沙漠,其實戈壁沙漠主要是地表物質礫石,夾有沙土,並常見小草夾雜其中,所以在此之上建築鐵路也不覺奇怪。話雖如此,沙漠上依然是少見人畜,偶爾在水源旁可以看到牛羊在吃草、喝水,但絕不會見到人兒在荒野中走過。火車在此奔馳,我們仿佛回到古時與可汗在大漠並肩馳騁的感覺。
雖然昨晚弄得很夜才睡,今早起得尚算早。走出車廂走廊,眼前景色一亮。昨夜睡夢中不知走了多少里路,心想或會錯過了觀賞戈壁的機會,未想到眼前看到的就是聞名已久的大漠。
早上起來梳洗好後便到餐卡吃早餐,發覺餐卡已經改由蒙古經營;車廂較以往的中國餐卡整潔,但沒有傳說中(和日後看到)的精雕細琢。我們點的是 omlette,賣相和味道都不錯。手上沒有蒙古幣?沒關係,可用人民幣,一元兌了250蒙古圖格裡克(tögrög、MNT),比期後在烏蘭巴托換的差很多。
餐卡另一邊有個小酒吧,但吃飯和喝酒的乘客都極少。
早上初段看到大漠大部份的地方都是沙礫,一望無際,人跡罕見。
偶然可以看到水源,有時還有些牛羊低頭飲水。
火車越行越遠,草原也逐漸增多,更能看到原上的畜牧
途中經過不少工地型的停車處,看似發電廠之類的工業用地。
看到的風力發電,途中遇上的不算多,但也可以想像蒙古在環保這方面也在進步中。
途中並無大站,也不多停站,這是其中之一個小站。
正好下車拍照打卡,不忘跑到車頭回望一下我們乘坐的火車。
圖中晉爸的妹妹團友 Polly 不是這照片的主角,亮點是後面月台上常見的小販大媽,和每次停車都在車門守候著我們的乘務員。圖中乘務員的面部表情完全體現出途中大部份乘務員的典型個性。
在車廂看景看一個早上,偶爾到月台伸展,不覺已到午飯時間。午餐單的選擇不多,都是簡單的蒙古菜式,下圖可見其中幾款。味道很好,價錢也不貴。
飯後繼續看景,似乎已經離開了戈壁沙漠,代之是草原風貌。草原上人跡也漸多。
早原的景色絕不能沒有蒙古包,多謝主人在此放置給我們構圖。
這裡更多蒙古包,看似小村落。
目的地漸近,村落也多起來。
山崚起伏,始見樹木錯落草原中;景色也變得嬌俏起來。
離開北京城才三十多個小時,好像已經遠離煩囂,去了地球的另一邊;到了這裡才見到密集的民居,離烏蘭巴托還會遠嗎?
過了這條河,便進入烏蘭巴托的市區,我們也預備好行裝,隨時下車了。
的確過了不久我們便到達了烏蘭巴托的火車站,本應拍照留念。不過一下火車已見到前來迎接的 Khonger Expedition 旅行社代表,高舉著晉爸名字的牌恭候我們。我們還未來得及打個招呼,兩個蒙古大漢已將我們行李箱抬走。我們連忙跟著(當時還未弄明來者何人,還恐是搶匪),直奔至車站旁的停車場才停下喘氣。反正我們後天還會回到這裡上火車,到時再拍照未遲。
我們上了兩輛汽車前往旅行社,在烏蘭巴托的旅程後回分解。
旅遊小錦囊
- 火車上的餐卡人不多,用餐時間好像沒有限制,很方便。除了在餐卡用餐外,也可以在車廂內自行安排膳食,車卡前有燒水爐,不停有熱水供應。
- 有些站的月台有小賣店,月台上的小販時有時無,晚上幾乎絕跡。售賣的東西以飲食為主,偶然會有些本地特產。有需要DIY吃飯的應預先購買所需用品,不宜過份依靠途中採購。
- 火車停留小站時間很短,不宜下車。在烏蘭巴托的停留時間較長,攜帶行李慢慢下車不成問題。到站前乘務員會早早催促執拾行裝,到時還會有充份時間準備。記住離開前要早些收拾枕頭被鋪,再交給乘務員檢查有沒有損壞。